看不見的需要
阿青(化名)是一名新來港婦女,丈夫從事地盤散工,兩人育有一名就讀小三的兒子。一家人原本居於大角咀的劏房單位,近日搬到了灣仔與奶奶同住,訪談當日,阿青回到大角咀櫻桃街公園──以前常常帶兒子來玩耍的地方,與我們見面。
為口奔馳 夫妻關係疏遠
阿青的丈夫自上一個工程之後,一直未有再開工,交租頓成沉重負擔,一家三口唯有搬到灣仔與八旬的奶奶同住。阿青有時會去做兼職家務助理幫補家計,但生活仍然捉襟見肘。食物券計劃減輕了這個家庭的負擔,阿青多用券來購買食材回家,她表示計劃只有三個月,每人每日75元的資助有時會用不完,希望可延長食物券的使用期限。
每當阿青問及丈夫搵工進展,總被回一句:「無得返工我都無辦法㗎!」阿青形容丈夫像小孩般撒賴,沒有認真思考解決方法。其實兩人的矛盾始於兩年多前。喜歡喝酒的丈夫,深夜回家總吐得一塌糊塗。有一晚兩人吵起來,丈夫竟對阿青動手動腳:「佢掐著我頸,想打我!」當刻她只能向社工求助,也考慮過離婚。這次之後,雖然丈夫自知過份了而對妻子態度略有改善,而阿青也心軟選擇留下來,但她形容自己與丈夫的關係已如陌生人,平日在家也很少溝通。
物質以外 更需心靈慰藉
三十多歲的阿青衣著打扮年輕,她卻跟我們說:「我覺得自己個樣好殘、老得好快!」阿青坦言生活壓力大得常常胃痛,進食後總想吐;晚上又睡不好,每兩、三小時便會醒一醒。
疫情關係她已兩年多未有回鄉探望親人,在港又沒有太多朋友可以傾訴,情緒差時只有去跑步來減壓。整個訪談裡,阿青只有在說到兒子時才會有點笑容。為了栽培兒子,生活再艱難,她仍願為兒子報讀興報班和補習班,只望兒子將來可升上好的中學。
阿青的故事,讓我們了解到物質援助以外,基層家庭所需要的還有很多不同面向。
(搬屋之前,阿青常帶兒子到大角咀櫻桃街公園玩耍。這天,阿青與本會職員重遊,一路訴說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