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香港紅十字會 -

closeclose

同樣的處境,不同的種族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印度裔Mohamed先生(化名)與妻子育有一子一女,二子正就讀中學,大女Aisha(化名)與剛移居香港的丈夫於前年為Mohamed一家增添一名新成員,一家六口三代同堂居住在觀塘公屋。 

 

疫情持續 開工不足 收入大降 

現時一家主要依靠Mohamed先生與Aisha的收入維持生計。Mohamed先生現職夜更保安,但自從二○二○年疫情爆發以來的兩年間,他的開工機會就一直受不穩定的疫情所影響而長期處於較過往低的水平。他的僱主平均一個月只能提供六至七天的工作機會給他。而Aisha平日主力照顧兒子,於週六則會兼職補習老師教授小學生英語幫補生計,兩人加起來的家庭月均收入平均只有一萬港元。 

 

一家收入不穩,Aisha表示每月連同租金、水電費、買餸和購買糧油雜貨等家庭日常開銷,已高達一萬多元,收入基本上是月月清。 

 

少數族裔因語言難以融入社區 

Aisha自幼就讀英文學校,她坦言受語言所限,一直以來較難融入本地社區及群體,亦難以獲取本地的最新資訊。 Aisha提到「有一次途經我家附近的區議員辦事處,得知辦事處正派發食材物資給本地華人,當我上前希望查詢時,辦事處人員卻因語言溝通不良而將我拒諸門外」,Aisha想起這次事件仍記憶猶新。 

 

後來在親戚介紹並獲社福組織轉介後,得知香港紅十字會正推行食物券計劃。開初Aisha對計劃抱有疑惑,不知是否甚麼騙案,最終經多番查核並了解計劃內容後,決定為Aisha一家申請食物券援助。 

 

終獲社區支援 有能力添置營養更多元食材 

終於成功申請食物券後, Aisha與母親會用食物券到超級市場購買蔬菜和嬰孩奶粉,亦會到尖沙咀的印度雜貨店購置糧油及食材。Aisha慶幸「未參加食物券計劃前,因為經濟壓力所限,我們過往能夠購買的食材種類較單一,現時我可以為兒子和家人添置更多元化的食材種類,例如不同的蔬菜魚肉,令家人可以獲得更全面的營養」。 

 

疫情前,社區裡的任何一個人都是「平等」,面對的威脅亦都一樣。我們應該加強有需要人士的能力,盡力讓每個人都可以應對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