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的一點甜
二○二一年九月,經慈善組織的社工介紹下,余小姐參加了香港紅十字會的食物券計劃,她感嘆:「其實食物券真的是正值我們一家最困難的時候伸出了援手。」回想這年七、八月時,當時兒子正準備升小一,余小姐既要忙於準備兒子開學事宜及籌措相關的開學用品外,亦要為尋覓新居格價並為搬屋事宜疲於奔命,身心壓力甚大。
舊居險釀性命危險 為子決心搬遷
余小姐坦言,現時一家主要靠丈夫任職倉務員維持生活;扣除劏房租金、水電費以及糧油雜貨等總共一萬多元的日常開支後,收入已經所剩無幾。
過往余小姐與丈夫帶同六歲兒子因家庭收入所限,一直居住在九龍灣一個單位內,惟單位設備簡陋,「有次當兒子在洗澡時,洗手間門突然塌下,伴隨大量蚊蟲飛出,場面可怕,大門更險些壓到我兒子。後來又有次天花板石屎剝落,差點釀成意外。」余小姐憶起兩次意外仍猶有餘悸。兩次事件後,當時余小姐曾即時將情況轉告業主並要求業主維修,然而業主多次無視。
為了兒子安全,余小姐一家決定搬離單位,終於二○二一年十月初成功搬至離舊址約二十分鐘步程,位於觀塘的160呎劏房單位。余小姐表示新址較靠近兒子就讀小一的學校,方便她接送。為了節省搬運開支,余小姐更借了一輛手推車,自行以螞蟻搬家的形式花了一整個星期將傢俱及家庭用品搬到現址。
疫情下母與六歲幼子焦慮感升溫
自疫情在本港社區爆發的兩年多以來,除了影響港人的衛生意識和習慣外,亦為基層家庭帶來額外的心理負擔。隨著疫情長時間的不穩定,影響著我們的心靈健康,我們會擔心自己會否被傳染、個人防護工作是否足夠,焦慮感不斷累積。
早前在疫情最嚴峻時,學校全面停課,加上兒子受到在診所工作的親戚影響下,「兒子的精神愈來愈緊張焦慮,每日不停使用酒精搓手液潔手,深怕病毒傳播到自己手上,甚至後來開始出現皮膚過敏乾燥的徵狀。」余小姐無奈地提及兒子的心理狀況。
(疫情下,余小姐及兒子更易出現緊張的情況,經常擔心掛萬漏一。於是他們在飯桌牆旁當眼處張貼了小一兒子的課堂時間表,以提醒自己要準備好相應的上課物品和服飾)
食物券推出 有助舒緩基層家庭身心壓力、連結街坊
自從二〇二一年九月收到香港紅十字會送贈的食物券後,余小姐可以使用現金券到區內超市買餸,減輕家庭開支的壓力和經濟負擔。此外,過往兒子性格較內向,不常外出,同時亦因疫情持續,影響兒子情緒健康。然而,計劃令余小姐可以有更多機會攜同兒子到區內的餐廳和快餐店用膳,多外出以助紓緩心理壓力,她亦用以獎勵兒子的努力學習。余小姐現時更可以帶兒子享用他喜歡但過往因經濟問題而較難負擔的小菜。
余小姐亦提及:「餐廳的老闆都很友善,有次食物券面額扣除食物總價後,帳面還剩下幾元,老闆當時主動贈送多枝樽裝水給我們。」一枝水的價值雖然不高,但它背後代表的支持和關懷已令余小姐感到十分溫暖,她欣慰地續說,「透過食物券,我和兒子與我們常光顧的茶餐廳職員都開始熟絡起來。」
食物券計劃目的除了減輕基層家庭在疫情影響下的經濟負擔外,亦希望帶給基層家庭一份支持,並帶動區內小店與街坊之間的連結,為街坊帶來苦中一點甜。
(余小姐每日在狹窄的廚房為兒子和丈夫用心準備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