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地震五週年工作報告
簡介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黎克特制7級強烈地震。強震帶來的嚴重損失涉及全省18個市、111個縣,其中受災較重的地區包括雅安市蘆山縣、天全縣、寶興縣、石棉縣及滎經縣等,共造成196人死亡、21人失蹤、超過25萬間房屋倒塌或嚴重損毀、逾200萬人受災。
自地震發生至今的5年間,香港紅十字會積極響應災後不同階段的實際需求,包括在緊急賑災階段派發賑災物資和為地震傷員提供康復評估及治療;支持受災民眾修建更安全的居所,并為有殘障人士的家庭進行無障礙家居改造;採購家庭包等物資用作備災用途,透過社區減災項目提升個人及社區抗災能力。所有工作都已經順利完成。
香港紅十字會過去五年的工作成果(2013年4月-2018年4月)
捐款用途分佈
香港紅十字會在災後共收到約港幣1,680萬元的指定捐款,已全數用作支持四川雅安地震的緊急救援、民房重建、康復服務、備災及社區減災等工作。另外,因受是次地震影響的地區亦屬2008年5.12汶川地震災區,故本會亦從2008年四川地震捐款中撥出港幣6,825萬元用於支持雅安地震災區的相關工作。具體資金分佈如下:
截止目前,香港紅十字會在雅安地震災區的工作已從災後重建過渡到社區減災的發展階段。未來,本會將按照當地的實際需要,繼續支援當地民眾提升應對災害的能力,進一步促進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圖片及小故事
緊急賑災
先後派出25名賑災及康復服務人員,到雅安災區評估災情,並協調及執行賑災工作。
本會醫療隊(包括三名護士及一名工程師)在蘆山縣聯同中國紅十字會999醫療應急救援隊,為村民提供為期約一星期的緊急醫療服務,共服務約3,000人次。
協助成都第二人民醫院及另外4間分別位於成都及雅安的醫院為地震傷員提供康復服務,共為115名雅安地震傷員免費提供康復服務,包括進行評估、制定治療計劃、提供假肢矯形器及物理治療。
在重災區派發3,737個家庭包予有需要的災民(內含有可供3至4人家庭使用的衣服、毛巾被、水桶、餐具、手搖電筒、蚊帳、個人清潔用品如毛巾、肥皂等日常生活用品)。本會工作人員全程參與賑災物資的採購、運送和分發,並對進行了回訪,以確保物資發放到位和適用於災區。
災後重建及恢復
本會合共在四川省雅安市支援重建3,032戶民房,優先考慮受災地區的弱勢社群,包括殘障人士和重大疾病成員的家庭、貧困戶、偏遠地區少數民族等。所有民房已於2015年底前竣工,經驗收合格後投入使用。圖為本會援建48戶民房的石棉縣白馬村。
爲了確保民房重建的工程質量,本會定期派出工程師到項目點檢查工程質量及查閱重要材料的質量檢查報告,指導村民修建安全住房的技術要點。
石棉縣葉坪村集中安置點竣工時的狀況,本會援助了當中的51户。
以上兩幅前後對比照片是石棉縣葉坪村接受援助重建的其中一戶民房。
通過需求評估,本會亦關注到有殘障人士家庭的特殊需求,與香港復康會合作,對有需要的家庭進行專業康復評估,並為其中80戶提供輔助行動器材及無障礙家居改造的服務,如圖中的輪椅和斜坡修建。
為受助殘障人士家庭衛生間安裝坐廁、扶手及防滑墊。49歲的楊志蓉,因先天性發育不良而產生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只能靠著牆壁移動,日常生活自理受到極大限制。
婚後,丈夫需在外面工作,兒子非常懂事,除給家人準備日常三餐,每天用破舊的輪椅推著媽媽在家前逛一逛曬太陽,但用於學習的時間就比其他同學少得多。志蓉有一個心願:“我渴望能為丈夫和兒子做飯,盡到一個賢妻良母的責任”。
項目為她進行了家居無障礙環境改造:將廁所和廚房的地面抬高至和客廳同一水平,將蹲廁改為坐廁,同時加裝扶手和防滑地磚,還把灶頭抬高至適合輪椅的高度。為方便輪椅進出,擴闊了廁所門,在大門外修建了一個較長的斜坡,還配置了電磁刹車式電動輪椅,以方便志蓉可以自行出入。
現在,志蓉的家庭生活改變了許多,她開心的說:“我的願望實現了:自已可以上廁所,中午可以煮飯,等待孩子和丈夫回家用膳,自己能照顧日常起居生活。白天,還可以坐著電動輪椅自行出入,兒子也終於可以放心的上學”。志蓉還說:“如果發生災害,我也可以自己逃生了”。
本會在3個受地震影響社區實施社區為本恢復項目,通過修建小型減災工程及推行社區防災減災教育活動,以進一步改善生活環境、減輕災害風險帶來的影響及促進個人及社區的抗災能力。圖為紅十字會人員組織村民進行易受損性及能力分析,收集村民對社區現狀的意見。
帶領村民對社區災害狀況和應對措施進行討論和分析。
向村民傳播備災防災、衛生健康、急救技巧、農業種養殖技術等知識,組織模擬災害逃生演練,圖為急救培訓。
在村內的土路鋪設水泥,為村民提供日常生活及應急逃生的便利。在項目完成後的成效評估探訪中,45歲村民陳女士感歎,過去在村裡村外走動很不方便,經常弄得滿腳泥巴,尤其下雨後更是舉步維艱。每次運送農作物到鎮上售賣時,不但走得非常辛苦,而且要考慮往返時間,在鎮上買賣的時間不能太長,影響經濟收入。自從鋪設了水泥路,村裡的衛生環境改善了,老人和小孩出行更安全了,她還可以用車將農作物運到鎮上賣,更新鮮乾淨的產品使收入也顯著提高了。